|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智慧教研>课题管理>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成果>详细内容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热点资讯

  • 暂无资料

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文献综述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董璐

摘要 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科学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可以让歌谣教学走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教学策略效率低下、主题晦涩难解的困境,实现儿童多元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国内外学术界的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英语歌谣教学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第一,对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认识;第二,对歌谣教学的认识;第三,阐述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歌谣教学

创造教育思想指出,实践是创造之路,学生知行合一”“手脑并挥是创造的开始,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在英语歌谣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组织学生基于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法对歌谣进行动作设计、韵脚归纳和主题重构,能让英语歌谣教学走出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教学策略效率低下、主题晦涩难解的困境,实现儿童多元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和实施路径。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认识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由法国雕塑家卢梭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出他对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如何才能保证不枯干呢?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的“行动”和“思想”两大要素不可或缺。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就目的看,创造教育重运用知识,传统教育重掌握知识;就教法看,创造教育重启发,传统教育重传授;就学法看,创造教育重发现,传统教育重接受。创造教育仍强调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特点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重发散思维,学有特色。其任务是培养好奇心、创造意识、创造毅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技法等。在课程教材上,要求尽量吸取最新科学成就;加强科际联系,发挥课程综合效益;教材要适合学生自学,传授研究方法,体现创造力培养要求等。它有独特的课堂活动形式,如戏剧、竞赛、小组活动等;有独特的课堂结构,如创设情境——自学探究——概括总结——练习运用等。

二、对英语歌谣教学的认识

1. 基于课标要求的小学英语歌谣教学现状分析

(1) 课标要求及译林版教材关于英语歌谣教学的板块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儿童在小学阶段关于歌谣的核心素养学段分项特征作出了明确描述。文化意识核心素养一级(3-4年级)特征:能通过图片、简单的语言材料(如歌谣、韵文等),获取中外文化的简单信息学习能力核心素养一级(3-4年级)特征:能尝试通过模仿、说唱、表演等方式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针对这两级核心素养目标,《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每个单元均设有Rhyme time或者Song time版块。在教材的各单元板块分布中,Rhyme timeSong time均处于整个单

元的末尾或列于单元整体自学评价之前,二者每个单元间隔交替出现,通常起到的作用是对单元重点句型、词汇进行复习的同时为下个单元的话题主题或关键句型做好过渡和铺垫。

(2) 指向英语歌谣两级目标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的匮乏

很遗憾的是,尽管教材编写者对歌谣板块的设计意图直指《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关于英语歌谣教学的课堂实践探究却大多止步于蜻蜓点水。虽然歌谣在每一单元中均占一板块,在教材设计中占课本总板块数的12.5%33.33%(以低年级单元板块数为3,高年级单元板块数为8作为参考),但是经统计,歌谣板块的教学时间仅占整单元总教学时长的6.25%(以单元课时为4,每课时40分钟作为参考)。对于歌谣板块教学的忽视,笔者经走访校内外30余名一线英语教师,梳理其中原因:一从施教者分析,歌谣板块设置在单元末尾,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而将歌谣的教学时间和设计进行压缩;二从教学效果分析:歌谣中出现的词汇一部分是在单元Story timeCartoon timeFun time等之中反复强调过的单元重点词汇,另一部分则是考试不会有涉及的,因此教师认为这个板块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不会产生教学效果的;三从教学资源分析:教材中部分歌谣的旋律、节奏要求高于该阶段学生音律掌握的平均水平,要求学生进行高效输出本身就是教学难点之一,加上没有考点分布其中,很多教师会有选择地放弃部分歌谣的教学。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1. 唱念结合,构建语言的流畅性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多角度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参与课堂的机会;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放儿童的嘴,让学生多提问多发言;解放儿童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课堂学校以外的学域;解放学生的时间,为学生争取时间的解放,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发现。英歌谣本身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它的教学可以通过歌唱、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出来,配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能表现其丰富的韵味。TPR教学法以——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老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够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歌曲给了我们不断重复词语及句式的机会,而且还不会产生相应的乏味和单调的体验,舒缓性是歌曲和押韵诗的主要特征,能够对课堂的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辨一辨、唱一唱、编一编的过程中,学生语言的连续性和流畅性水到渠成。通过研究英语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以及体验感等,研究学者Dorota Cebula(2002)的相关研究表明,音乐歌曲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对语言进行创造,以此来构建语言的流畅性。TPR教学法的——做动作教学组织形式主张让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指令与被期望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地做相应的动作,增强歌谣的趣味性、语言的流畅性。

2. 手脑并挥,培养学生的自动力

早在1927年,陶行知就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他在《手脑相长歌》中说到: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创造实现的途径也是实施创造的目的。其本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刘晓欣(2016)在《英语儿歌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详细分析了英语歌谣在单词、句式、听说训练中的应用,认为英语儿歌旋律优美、简单易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英语歌谣的学习常伴着肢体动作的模仿和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中,进行歌谣的对唱演绎,建立在初步学习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自动力因而驱使学生完成独立的创造并汇集到集体教学中去,学生的自动力得以灌溉发展。

3. 设疑辨难,激发探索的潜能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代表着学生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造力显现的第一步,教师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疑,指引他们通过实践解决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是创造的开端。英国的语言学家Annie Hughes(2004)在她的文章歌曲与韵文的运用中,较为清晰的阐述出使用音乐与韵文能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较好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对比呈现出相对较为容易和直观的感觉,从而能够解决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如韵脚相同的单词的发音。英语歌谣通常有一定的韵脚,在低年级教材收录的歌谣中尤为明显,这是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这些句子的尾字母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发音是否相同?这个发音迁移到另一个新的单词中是否还能够适用呢?尤其在学生接触英文歌谣的起点上,如低年级歌谣“I have a cat”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I have a cat.It’s big and fat. Look at my cat. On the red mat.四句句尾,发现相同和不同再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激起学生设疑提问的动机,这个过程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设疑之机,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推理提出生词发音的可能性并跟教师提出,这是学生对学习难点的辨认和击破,是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现行的英语歌谣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倡导六个解放的创造教育思想落实于歌谣教学实践,能有效构建学生语言的流畅性,培养学生的自动力并帮助学生提高设疑辨难的探索能力,能纾现行的英语歌谣教学于踟蹰不前的困境。通过实践发现,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对歌谣的内容进行肢体动作设计,通过观察归纳韵脚并进行类比推理,在一定的情境设置中进行主题重构式歌谣创编,这些都是将在劳力上劳心的创造教育理论落实于歌谣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赵苏苏.浅议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J].考试周刊.2020(A2)
[2]张瑶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2)
[3]欧阳莉妮.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当今小学劳技课堂中的运用初探[J].考试周刊.2020(23)
[4]刘翠香.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的小学科学创造教学[J].启迪与智慧(下).2020(07)
[5]潘晓丽.创造教育:解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J].智力.2020(01)
[6]杨程远.创造教育思想让科学探索更精彩[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
[7]李年贵.自然教学要突出创造教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8]徐星,薛婷彦.和田“创造教育40年一所普通小学矢志不渝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上海教育.2021(01)
[9]尹后庆.一所有情怀、有使命的学校创造”教育的四十年[J].上海教育.2021(01)
[10]李川.“创造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J].现代教学.2021(S1)

[11]曹金鹏.英语歌谣助力英语教学[J].科普童话.2019(46)
[12]姚红林.例谈“诗慧"英语课堂中的“趣”境创设[J].新课程导学.2019(04)
[13]谢静.歌曲歌谣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9(04)
[14]包冬芹.唱响英语歌谣 优化口语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
[15]刘吉德.让歌谣开启高效有趣的英语新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9(30)
[16]丁媛.在歌谣中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J].学园.2013(30)
[17]严蓓.韵律小歌谣,趣味学英语——基于英语歌谣的小学英语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8(20)
[18]金娟.在欢快的歌谣中开始英语课堂[J].江西教育.2020(15)
[19]周强.英语歌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05)
[20]郝玉荣.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4(01)

 


终审:课题主持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