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智慧教研>课题管理>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方案>详细内容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热点资讯

  • 暂无资料

课题方案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研究设计

阶段规划:

1. 前期准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5月)  

1)确立课题,构建子课题,形成课题思路。  

2)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证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3)课题的文献研究。

4)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英语歌谣教学现状和存在不足,形成文字形式的调查报告,为建立创造英语歌谣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2. 研究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0月)

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按计划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2022年6月—2022年8月): 

基于前期调研,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立足英语课堂和课后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教材及生活中的歌谣素材,突出创造教育理论在英语歌谣教学中的实施优势,让英语课内外充满歌谣的旋律和乐趣。通过课程整合和开发,期望形成多种类型的英语歌谣教学模式,如:暖身导入型;思维导图型;挖空填词型;动作创作型等模式。

第二阶段(2022年8月—2022年10月):

1)根据中期汇报中专家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子课题研究计划。  

2)根据调整的研究计划,继续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3)鼓励教师撰写相关论文,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做好结题的相关材料准备工作。 

3. 结题鉴定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整理编印论文集、教案集等,全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成果预设:

1. 中期成果:

1)文献综述  

2)创造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3)课题中期汇报

4)课堂教学案例(课堂展示)

5)课题研究论文 

2. 终期成果:

1)课堂教学案例集

2)教学案例录像课

3)课题研究系列论文

4)融合校本课程

5)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子课题方案:

1.子课题一:创造教育理论与小学英语歌谣教学融合的价值内涵研究。(董璐、薛菊芬)

1)进一步明确“英语歌谣教学”的内涵,研究创造教育理论指导下小学英语歌谣教学策略的总体方向和原则。

2)研究并开发有利于落实创造教育理论的小学英语歌谣教学课程。

3)研究创造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歌谣教学课程的受众(学生)和实施者(教师)。

4)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目前小学英语歌谣教学课程中创造教育理论实施总体现状和存在不足,并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后三份调查报告。

5)形成创造教育理论与小学英语歌谣教学融合的论文。

2.子课题二:中低年级英语歌谣教学中落实创造教育理论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实践研究。(董璐、周利霞)

1)研究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适合实施创造教育理论的教材歌谣的数量、内容、占比情况,可归类的主题数量和内容情况。

2)结合英语教材研究,研究与创造教育理论相融合的歌谣教学法则、教学目标等。

3)挖掘英语课堂和教材外的英语歌谣资源,并研究如何统整为课程资源,落实创造教育理论。

4)在磨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积累实施创造教育理论的歌谣教学经验,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歌谣教学中有效落实创造教育理论,形成分年段的课例研究和教学策略。

5)研究英语教材歌谣教学与创造教育理论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创新、教学生成,初步建构创造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歌谣教学模型。

6)将建构的初模型运用于常态的英语课堂歌谣教学,观察并总结运行情况,进一步改进、完善创造歌谣教学机制的模型。

3.子课题三:教智融合背景下高年级英语歌谣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理论的实践研究。(负责人:董璐、杨凯)

1)研究园区“易加学院”平台在融合创造教育理论和英语歌谣教学中的运用,含课堂、活动、资源多方面。

2)研究园区“易加评价”平台在英语歌谣教学反馈中的运用,建立健全评价标准。

3)挖掘更多教智融合新手段在创造英语歌谣教学中的运用。

4)研究教智融合新手段,形成创新型课例与生成性活动。

立项批复照片:

b108871a4e7e478aba509315a057801a.jpg

专家论证照片:

1f04bff0e2c74693a77f0553cdf30587.png

a64497ee943846a091ed4f52783941f9.png


专家论证意见:

1. 课题选题有价值,研究思路清晰。尽管课题理论背景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相对来说比较宏大,但是课题研究的立足点落在了英语歌谣教学研究上,符合一线教师的研究实际,非常具有实操性。

2. 课题研究力量雄厚,研究十分有保障。课题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都是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论文发表达100多篇,说明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实力丰厚,建议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以点带面地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这样能有效让课题的研究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以课题为抓手,最大程度地扩大受益面。

3. 充分挖掘智慧平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特色。此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多次涉及了园区易加平台的使用,包括易加文献提供的资源保障、易加学院平台的便捷互动教学模式、易加评价平台中师生、生生互评的直观呈现等,非常具有区域特色,智慧教学的色彩非常浓厚。

4. 厘清核心概念,整理引用论文。教师研究的范围缩小在可吟唱的、可诵读的歌谣素材上,对于歌曲类素材的研究也可适当涉及。教师自己将核心概念梳理清楚,这样更便于实际操作,与此相对应的文献索引也要有所侧重。

5. 明确子课题研究分工,开展更具体的分年段研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方向跟主课题都非常匹配,都是围绕着陶行知创造教育,围绕着英语歌曲教学,但是侧重点不同。一个是价值内涵研究,一个是资源整合开发,还有一个是教育理论的实践研究。三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工要明确,建议分年段进行研究。在低年段进行经典应用和教学拓展,在中年级开展基于单元知识和词汇重点梳理的教师创作和学生改变,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再介入学生的创作,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精选歌谣学习素材,提高学生输出的可能性。建议选择原汁原味的英文儿歌、英文歌曲,教师可将儿歌等素材改编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可诵读的歌谣。推荐使用100 Sight word poems这种汇集了高频词的材料,将其中的高频词整理创编成歌谣,也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这样就能让学生的词汇量得以扩大。

7. 规范课题开题报告格式,清晰梳理阶段性成果。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具体的阶段成果等都要进一步精细化、条理化。在课题申报书的基础上在开题报告中明确梳理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配落实到人,进而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责任,这样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推进课题的研究,利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

8. 深度学习新课标,发掘可用资源。建议在实际开展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和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读新课标,在新课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英语歌谣教学实践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指向的教学目标等都要以新课标为依据,这样更能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终审:课题主持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