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
改变交流方式
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适当增强
孩子在家庭关系中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但是,
仅有这三条还不够!
1
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
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
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
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
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
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
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
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
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
这些表现出现时,
请注意,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
在这一时间段,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与关怀。
2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应该以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为前提。
家长只有与孩子保持融洽的关系,
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在孩子处在叛逆期时,
家长首先要反思,
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态度与方式是否恰当。
其次,家长应当用倾听、接纳的方式,
解决与孩子之间的一些沟通障碍。
3
对症下药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
暴躁型
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
沉默型
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
相反型
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妨这样做,
把握孩子特定阶段的发展特点,
观察个体不同的内心需求,
多去观察孩子的表现,
做一个有心的家长,
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做到心中有数,
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
相信孩子的叛逆问题只是成长过程的问题,
及时调整自己的家教方式。
4
青春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达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实现了自我悦纳,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热情的投入,心理安全感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好。
而无法达成自我同一性的孩子,将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对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自我同一性的构建过程,包含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孩子开始进行自我探索。
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
[出处:家庭教育之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